献血与评优挂钩,“自愿”还有多少真实成分?******
据1月10日红星新闻报道,近日,为缓解血液库存下降的压力,不少城市组织起流动献血站点进入街道社区等活动。辽宁大连某中学下发了一则号召教师献血的通知,其中提到“献血者在学校评职、评优、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”。这种将自愿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的行为引发舆论关注。目前,校方表示考虑不周,已撤回通知。
血液库存不足,一直困扰着不少地方。由于疫情影响,各地血液库存告急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,急需拓展献血人群和调动社会献血积极性。正因此,很多地方都在组织献血活动,其中不乏一些激励举措,这背后的善意值得肯定。
然而,不是所有激励措施都值得倡导。将教师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,表面上看,是一种激励,但如此措施的公平性值得商榷。毕竟,能否献血不只取决于意愿,还受到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,如有的人患有不宜献血的疾病等。
应该明确的是,献血与教师能力素质并无关联,教师评定职称、评优的主要依据应当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,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一些条件不应被包括在内。也就是说,激励人们献血应当避开职业评价。
根据我国献血法的规定,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。这一法律条款向社会传递出的明确信息是:献血是自愿的,不能强制。报道显示,上述学校所在区下发的《关于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偿献血的通知》中明确,“本次献血工作纳入各部门、单位工作实绩考核”“每个单位参与献血人数不低于在岗人数10%,每人献血量不少于200ml”。如此做法显然会折损“自愿”的真实性和成色,也容易导致一些学校在落实相关工作时乱作为。
激励献血,既要调动公众的积极性、尊重献血者、呵护公益爱心,也要强调自愿、保证公平。比如,要落实好献血者自己及近亲属用血的优惠政策,简化免费用血的手续,充分体现公益互助的特质;单位或行业组织献血可以给予职工一定的营养补贴,适当安排职工休假休息等;政府层面可以给予某些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定的礼遇,如授予道德模范称号等。
鼓励民众定期自愿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工程,切忌用力过猛。(工人日报 木须虫)
吉林:药品拆零赠市民******
【抗疫中,我们众志成城㊳】
光明日报吉林1月2日电(记者任爽 见习记者李层)“免费领取扑热息痛!每人限领1份6片。” 检录身份信息、装配药品、叮嘱用药说明……2022年12月24日9点,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泰山路某药店,工作人员正为有序排队的市民配发退热药品。
近日,为满足市民用药需求,吉林市紧急协调和调配药源,通过市内3家爱心医药企业的85家门店向市民免费发放退热药品200万片。
“市电视台、报纸还有微信公众号都发了通知,从2022年12月22日开始,拿着身份证就能领退烧药,每人6片。”正在排队的市民刘先生说,“手里有药,心里就不慌了!”
在吉林市多家药房的柜台上,免费发放药品已按一袋一份装配好,每个小药袋上都贴有药品用法用量标签。据了解,此次免费发放退热药品,3家医药企业85家门店严格按照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》进行操作,配备了必要的拆零工具保证清洁卫生,拆零后的药品集中存放在拆零专柜并保持原包装、标签和说明书,药品说明书还粘贴在收款台或店内明显位置,方便顾客拍照留存,在解决市民购药难的同时,保障药品供应安全。
“2022年12月21日晚上,库房就连夜将退热药品送到门店,保障市民在第二天能及时领取。免费发放退热药的这几天,我们药房各家门店都提前20分钟开门,确保市民能够安全有序领到药品。”吉林市某药房运营经理刘毕成说,疫情防控,人人有责,该企业各门店响应号召,做到应发尽发、愿领尽领,全力缓解市民购药难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03日 04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